绿纽出席两岸自由经济示范区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研讨会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近年来两岸积极推动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去年大陆批准建设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陆续有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多个省提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方案。台湾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行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去年8月份台湾合并第一阶段的示范区,结合各类园区同步推动,将智慧运筹,医疗服务和农业等作为优先的示范合作产业,同时提出两岸区对区对接的合作模式。
两岸自由贸易园区对两岸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进行园区对接,相互借鉴,实现共赢,是两岸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本次会议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萧万长理事长、江丙坤副理事长、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盛华仁副理事长先后在致辞中表示,共同探讨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模式与途径,将为实现两岸的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携手开阔国际市场,促进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这对进一步密切两岸的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两岸自由贸易园区要通过自由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让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两岸自由贸易园区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能有效促进两岸经济发展,要充分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两岸制造业和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两岸经贸合作发挥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台湾国发会产业发展处处长詹方观先生对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情况作了说明——台湾于2013年8月正式实施的自由经济示范区第一阶段示范区位包括:以6海1空(台北港、基隆港、台中港、苏澳港、安平港、高雄港、桃园航空城)为核心,加上屏东农业生技园区,共有7处据点。首先推出4项优先示范产业,包括智慧运筹(简化委外加工与检测维修的关务审验机制,提供最佳物流服务)、国际医疗(主要吸引国际人士来台健检,透过行销强化国际品牌,並在国际机场或港埠內设置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农业加值(将农业从"农产品"扩大为"价值链",善用岛內农业技术创造产品加值,放宽食品加工、观赏鱼等加值产业),及产业合作(吸引国际智財管理及系统整合服务公司来台投资)。但经济自由化的示范是"4+N"的概念,不会只局限在这4项产业范围,未来只要符合自由化、国际化及前瞻性的理念,皆可滚动检讨纳入。
詹方观处长表示,随着两岸贸易、双向投资、金融合作等方面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台湾产业优势在于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商品化、国际化经营与营销的能力,而大陆拥有丰富的人才、高速增长的市场以及日臻成熟的科技制造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两岸经济开放合作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作为推动自由化及市场开放的重要政策,可视为计入TPP和RCEP的基础准备工作,其最终的目标是希望由点而面,逐步推动台湾迈向自由经济岛。希望透过自由经济区,打造台湾与大陆交流的平台,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无论在物流、制造业、设备检测维修、农产品、金融业务以及生技领域,都是可以共同研究合作商机的方向,促进两岸企业经贸交流往来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互利共赢。
上海市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介绍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基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原则,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从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六个领域出发全力推动经济开放。他介绍,上海自贸区率先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次提出“政府行政,法无授权皆不可为;市场运作,法无限制皆可为”,基于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国际化等经济趋势实行金融体制的创新。这些都为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作出示范,大陆和台湾应该基于自由化、法制化、前瞻性的原则,共同为RCEP和TPP等重大国际谈判做准备。
通过开放合作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优势的互利互补,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方面取得合作与共赢,两岸自由贸易园区有利于放宽对人才流动和资金流动的管制,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研发的合作。两岸自贸区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开放,努力探索适合两岸经济产业形势的自贸区模式,充分有益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发掘已有政策体制的潜力,根据高标准的自由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创新管理和配套政策体制。